
鲁网1月19日讯 应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省政协群众代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讲师史倩告诉记者,这次带来了《农业高校如何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高校具有发展科学技术的天然属性,可以直观、准确地认识乡村过程中的科技需求,从而提供直接、精准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史倩说,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企业和生产一线,强化校企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资本、市场结合。
同时,有效实施科技下乡和农业科普活动,组织各类科技下乡活动及技术培训,与地方政府、企业、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点、线、面”3 个不同层次的新农村服务基地,全方位、多角度提供技术、成果、人才、培训等服务。
史倩认为,要完成乡村振兴这个宏大战略,必须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在“互联网+现代农业”体系构建、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建设等领域,助力培育乡村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采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让“产”和“教”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充分融合,各自发挥最大优势,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 刘自锐)
责任编辑: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