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条腿”走好乡村振兴
鲁网3月18日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就事论事、人云亦云,要符合实情、贴合实际。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作出的战略考量,是一大创举,体现了人民政权为人民的执政理念。而具体实施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施工员”要切实转变旧观念、树牢新理念,就是要坚持一手抓乡村经济发展,一手抓乡村基层治理,变过去的“一条腿”走路为现在的“两条腿”走路。
客观来讲,在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前,讲乡村发展都是指乡村经济发展,而忽视了乡村基层治理的现实要求。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三农”,一定程度上而言,不懂“三农”就是不懂中国,不懂“三农”就无法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毕竟,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考量,是基于推动乡村人民群众发展致富、与全国人民一道共赴小康、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而提出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乡村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乡村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的优化提质,“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就是题中之意。城市和乡村是互为一体的,城市的发展既需要乡村产业经济的支撑,更需要乡村人民群众力量的支撑,因此城乡的双向互动必须是“两条腿”的。
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也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乡村就像是一个人,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两者分别都是乡村的“一条腿”,“两条腿”协调,乡村这个“人”才能迈开步伐大步流星,反之就会让人摔倒。当前,社会上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一些争议,有的认为乡村振兴必须全力以赴抓产业振兴,突出招大引强、壮大本地产业,让人民群众“腰包”鼓起来就是实现乡村振兴;有的认为乡村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推动乡村振兴必须一步一步来,不能急于求成;有的认为要把教化和培育乡村群众作为重点,多办讲座、宣传等,不断给乡村群众灌输新思想、新理念。这些观点虽然都各有侧重,但都忽视了乡村振兴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工程。
推动“两条腿”走路,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统筹谋划,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抓好落实,只有凝聚各方力量,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形成合力,确保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