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2月28日讯 2月27日,2019滨州“两会”落幕。滨州“六问”、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了滨州人的心声,催人奋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特色乡村游、增收家门口”。如何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滨州特色乡村游,27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话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范海波,2019年滨州将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上,以“滨州乡村游,为你解千愁”系列活动为载体,打响“忆乡愁,看滨州”乡村旅游品牌。
近年来,在全域旅游思路的指引下,滨州旅游立足资源优势,多个旅游板块迸发活力。范海波介绍,滨州的文化旅游市场可以分为七种模式、两种业态。第一种模式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观光游,滨州拥有鹤伴山、麻大湖、贝壳沙堤、黄河岛等一批国家级自然风景,别致的风景备受游客的喜爱。以人文资源为主的研学游是第二种模式,滨州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孙子兵学文化、董永仁孝文化、范仲淹政治文化,还有杜受田、吴式芬家风家教文化,以及戏曲文化、渤海革命文化等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
以文艺展演和体育赛事为主要体验内容的文体娱乐游是第三种模式。滨州拥有博兴吕剧、阳信鼓子秧歌、惠民胡集书会、清河版画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每年办50多项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可以让游客“观体育赛事,游滨州风光”。美丽乡村游是第四种模式,以西纸坊、十里荷塘、狮子刘等为代表是滨州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和代表。美丽乡村游备受游客的青睐,吸引了众多旅客来体验滨州的风土人情。以鲜花观赏和果蔬采摘为主要体验内容的城市后花园游是第五种模式,赏十里荷塘,游千亩玫瑰园,冬枣、鸭梨、蜜桃、水杏采摘等成为旅客们的“心头好”。以健康的工农业产品为主要体验内容的康养游和以渤海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要体验内容的红色游也是滨州旅游七种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滨州旅游又出现低空飞行旅游、古玩淘宝游两种业态。范海波说,这七种模式两种业态通过推介和宣传,滨州旅游得到发展。去年滨州旅游人次达到1900万,旅游收入170亿,滨州也因此荣获2018中国乡村旅游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感到鼓舞和振奋,‘特色乡村游,增收家门口’被写进了政府报告当中,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个目标又是个任务。”谈及2019年的文化旅游工作,范海波表示,滨州将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做强做优乡村旅游。加快实施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精品打造、效益提升三大工程,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突出山岳、黄河、滨海三大板块,以黄河风情、水韵梨乡等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与特色项目开发建设为支撑,以“滨州乡村游,为你解千愁”系列活动为载体,打响“忆乡愁,看滨州”乡村旅游品牌,力争全年乡村旅游消费总额突破120亿元,实现“特色乡村游,增收家门口”。 (来源: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