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枣庄市峄城区乡村振兴服务队助力榴园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山东省派枣庄市峄城区乡村振兴服务队通过聚合资源,为榴园镇注入创新发展新动能。
一个锅里摸勺子 一个脑袋想办法
“乡村振兴服务队就是要扎下深根、扑下身子,为这一方百姓能有更好的生活搞好服务。省城的老单位,是咱娘家,咱得要政策;峄城的新岗位,是咱新家,咱得想对策。” 省派枣庄市峄城区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刘广琦,在服务队一次普通的工作会议上说到。派驻榴园镇的乡村振兴服务队十个人,却来自九家不同的单位,即便同样在省城工作以前也互不相识。服务队2018年9月26日入驻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一年以来,先后组织党员活动34次,使服务队迅速转变工作角色,统一工作思想,打成为一支政治坚定、团结协作、敢于担当、干事成事、廉洁高效的队伍。省派枣庄市峄城区乡村振兴服务队副队长张亮,在回答笔者的提问时说到:“有‘五大振兴’的具体路径为抓手,服务队就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有驻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为着力点,服务队就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 服务队入驻榴园以来,深入了解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在解决乡村振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并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按照驻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不跑偏。
着力培育优势产业 产业振兴有了新进展
投资160万元的贾泉村水厂迟迟无法投产,成了贾泉村的烦心事。服务队了解情况后多次到有关部门咨询政策,协调办理水厂的营业执照等手续。为贾泉水厂帮扶12万元增购达标生产设备,12万元盘活160万元,带动10人就业,集体增收5万元。服务队帮助榴园镇贾泉村、和顺庄村、东白楼村、八里屯村、王府山村5个村分别确立优势特色产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赴浙江余村考察学习,组织村“两委”成员考察调研藏红花、黑鸡枞菌种植项目,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协调峄城区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投资550万元为和顺庄村建设石榴盆景特色产业园,进行石榴新、特品种苗木栽种,做强做优石榴盆景产业,投资30余万元发展边角经济。联合区文旅局投资300万元,为王府山村筹建非物质文化一条街;服务队出资90万元帮助八里屯村建设企业孵化基地项目;出资40万元,帮助东白楼村开展“公司+农户”产业模式中药材种植项目;出资12万元帮助贾泉水厂后续建设,盘活集体资产160余万元,实现水厂建成投产。引导东白楼村成立枣庄市东白楼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流转土地60亩进行规模经营,为服务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集体收入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服务人才支撑 人才振兴有了新突破
服务队牵线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结合国家新增100万职业教育项目,面向农民工、下岗人员开展烹饪、旅游管理职业培训,开展“榴园大讲堂”活动,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讲授石榴的科学种植技术,邀请藏红花种植专家举办技术培训班,努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乡村振兴带头人。帮助引进“泰山学者(攀登)”2人,返乡兴业1人,2支创业团队等。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招引峄城籍客商投资建设北京石榴嘉年华项目。
着力构建精神家园 文化振兴有了新风尚
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的葫芦雕刻红色文化展活动学习强国以《小葫芦大传承,红色基因永流传》为题进行登载;开展“仁爱孝德诚信”教育,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争创活动,表彰了100名获评人员;服务队投资36万元对贾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全面升级改建,其余4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规划设计也已完成,近期开工建设。充分发挥三近书屋、各服务村文化广场等作用,开展移风易俗宣教,倡树文明新风。
着力扮靓美丽乡村 生态振兴有了新提升
服务队积极联合村镇两级开展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指导服务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资产清理等工作,清理三堆两垛、乱堆乱放、私搭乱建150余处。“七改”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明显。5个服务村中有3个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2个村进行提档升级。3个服务村总投资786万余元对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服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引导服务村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四化”发展,引导东白楼村流转60亩土地发展中草药绿色种植。引导贾泉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针对该村是旅游村的特点,投资25万余元新建公共厕所9处。
着力打造有力引擎 组织振兴有了新气象
把阵地建设和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高起点打造五个村党群活动中心。计划投资450万元改造王府山双创孵化基地办公场所,投资260余万元改建提升八里屯、东白楼、和顺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强化村干部教育培训,在“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节点,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活动,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指导服务村完成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大力实施爱诚孝仁四德工程,各服务村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服务村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