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费县乡村振兴服务队 探沂镇党委政府有序推动新安岭村整村改造、退园入城
鲁网4月9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委“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部署,省派费县乡村振兴服务队根据服务帮包的新安岭村实际情况,助力探沂镇党委政府谋划了工业园区化、居住城市化的发展思路,推动新安岭村有序实施退园入城整村搬迁项目。在镇驻地高标准规划建设和谐家园B区用于安置村民,同时,制定了优惠的安置政策,村民补偿金缴纳购房款后还有几万元的结余,让村民免费住进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村庄腾退土地用于费县粘合剂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园区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税收10亿元,部分税收将用于增加新安岭村集体收入。
省派费县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宫松章到新安岭村棚户区征收改造项目指挥部了解工作情况
自新安岭村棚户区征收改造项目启动以来,省派费县乡村振兴服务队会同探沂镇党委政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坚持“宣传到位、解释到位、帮助到位、依法处置到位”,做到“一个声音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拆到底”,全面快速推进整村改造工作有序进行。截至4月6日,探沂镇新安岭村棚户区征收项目受理房屋确认单244份,签订协议386份,签约率超过90%。
探沂镇党委书记黄宗国召开新安岭村棚户区征收项目工作人员会议
组建队伍。服务队派出2名队员全程紧盯,推动成立项目指挥部和工作专班,抽调150多名工作人员分为11个小组充实指挥部架构,组成专业队伍,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建立责任体系,将全村房屋逐户明确拆迁责任人,从入户宣传、随访,到签订协议、腾空搬迁,责任人一包到底。各小组分头入户进行政策宣讲、动员签订协议,指挥部定时调度通报,倒排时间表,压实每名拆迁干部的责任。充分发挥村“两委”、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全镇机关干部、村“两委”、群工委等人员积极带头入户,与群众沟通交流,营造浓厚的征收改造工作氛围。
宣传发动。项目指挥部和工作组始终坚持“为民利民的好事就要办好”,用真心换真情,用行动暖民心,在入户做工作过程中,征迁干部早出晚归,牺牲中午、晚上休息时间,入户做村民工作,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耐心详细为村民讲解搬迁安置政策,第一时间帮助村民解决疑问和困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助村民算好账、算细账,尽可能让群众享受到最大利益。同时,在村内主要街道设立公示栏、宣传车,配合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方式,加强征迁政策公开力度,提高工作透明度,解答群众疑惑,推行“阳光征迁”。
工作组入户为村民讲解搬迁安置政策
入户评估。按照“一个标准不放松,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工作原则,坚持“量得准、记得细、讲得清、力度强”四条纪律,坚持严格测量标准,确保阳光征收、和谐拆迁。各工作组配合专业评估人员每家每户测量、录像、研讨方案,真正做到量得准、情况明、底子清,对于村民认为测量数据存在争议的地方,第一时间仔细核实和改正。同时,聘请法律顾问专家全程参与方案制订及实施,严把法律底线,从法律层面对新安岭村改造及评估的方案进行框定、把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拟订初步征收方案后,及时张榜公示,确保征收全过程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利益。
张榜公示征收方案和房屋评估明细
组织签约。4月5日协议签订现场,工作组人员积极提供保姆式服务,有序组织号牌发放、资料审核、材料复印、协议签订、协议复审、协议盖章、资金结算等全过程,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高效率签订协议。同时,为了打消群众“先签约吃亏,后签约得利”的思想,工作组积极动员当地党员干部,上门与存在顾虑的群众“谈心”拉家常,详细讲政策、讲道理,不怕苦不怕累,把政策传下去,把群众呼声带上来,帮助群众联系房源、办理证件、出具证明。全体参与人员行动迅速、措施有力,群众热情高涨、积极配合、不等不靠,形成了排队签协议的热烈场面。
组织村民有序签订搬迁安置协议
推动腾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村民躲迁安置问题,科学谋划,多方协调,确保腾空拆除顺利推进,搬迁村民有地方住。按照就近安置、生活方便的原则,积极协调周边村(社区)统计村内闲置房屋,第一时间将信息汇总下发至各包户小组手中,协助群众找好房源;协调山东鲁房、鲁房置换等房产中介免服务费为新安岭村躲迁群众提供帮助。针对老年人躲迁不易、租房难的问题,改造装修老镇委房屋,购置箱装房,建设40余间房屋作为老年人安置点。
新安岭村民正在对房屋进行腾空搬迁
通过园区建设和棚户区征收改造项目,新安岭村实现了退园入城,成为了新型农村社区,群众可以更好地享受到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和资源,极大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品质。对园区利润反补机制的探索,让村集体收入有了强大保证,进一步巩固村内33户贫困户脱贫成果,使得新安岭村从原来的负债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村,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板。(危东方)
新安岭村安置社区和谐家园B区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