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利国乡趟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2020-04-26 23:46:00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给小牛来个“摸头杀”

 利民洼地绵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一角

 普惠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牛舍的一角

  鲁网4月26日讯 “让我们村群众和集体打赢脱贫‘翻身仗’的一大法宝就是我们的合作社!”4月26日,面对记者的采访,沾化区利国乡吴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星合骄傲地说。

  据了解,吴庙村现有人口485人,中共党员24名,主导产业是畜牧业和粮食种植业,是典型的农业村落。上世纪80年代,作为利国乡最落后的村,吴庙村村民连基本的温饱都达不到,村集体力量弱,记账都要用火柴盒,根本没有任何经费。

  2019年吴庙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6.6万元,村庄整洁,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在这巨大转变的背后,是吴庙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抢抓机遇、创新思路、不懈奋斗的结果,他们遇水架桥、遇山开路,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创办专业型合作社,促进畜牧产业发展

  早在2007年,吴庙村就注册登记了滨州市沾化区利民洼地绵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当时,农民们种植农作物所带来的收入有限。为提高村民收入,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吴庙村搞起水貂养殖业。见到先行先试的几户赚了钱,群众一哄而上,贷款养殖水貂,却因为市场衰落,价格下降,大部分养殖户赔的血本无归。村民只好操起老本行,继续养牛养羊。

  为了能与市场抗衡,养殖户中的村“两委”成员带头,村党支部联系本村其他20户及利国四村20户养殖户,成立了利民洼地绵羊专业合作社,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韩玉忠任首届理事长,村支部委员韩星合任合作社监事长。2012年通过土地开发和土地流转,吴庙村在村东建设养殖小区,安置了20多户洼地绵羊畜牧养殖户,进行工厂化洼地绵羊育肥。

  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利民洼地绵羊专业合作社积极与信用社及其他银行对接,争取了较低利息的银行贷款,解决了一家一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吴庙村党支部和合作社负责人主动外出调研市场行情,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引进新品种,并采取统一进育肥架子羊,统一购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产品销售的“四统”一生产经营策略。养殖户同坐在合作社这一条大船上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航行,增加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由于平台大、视野宽、行情明,在2019年度,一只羊净赚200-300元,养殖户平均净收入达20-30万元,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净收入达到50-60万元,合作社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余元,实现了村强民富,成就了吴庙村党支部畜牧产业的振兴之路。

  创办综合型合作社,打好投资组合拳

  俗话说“家有千贯,带毛的不算”,说的就是养殖业市场风险大,不可预测的事项多。为抵御市场风险,党支部一班人经过研究讨论,决心多业并举打组合拳,降低产业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7年,吴庙村党支部通过与种养能手协商,以资金和资本入股,注册登记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吴庙普惠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合作社资金短缺,党支部一班人积极与乡政府和上级部门协调,争取到了上级项目资金100万元。其中,50万用于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业、养猪业和粮食种植业;50万投资扶贫光伏项目,每年为村集体收取投资收益7-8万元,投资回报率达15%,省心又赚钱,大幅度增加了集体收入,为兴办公益事业和发展生产打下了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合作社积极探索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法。在种植业方面,合作社推行统一耕种,统一播种,统一喷药,统一收获的“四统一”作业法,可降低种粮亩成本200元。在养殖业方面,借助我乡是产粮大乡优势,玉米秸秆丰富,合作社便搞起了玉米青贮。肉牛吃了青贮饲料增肥快、疫病少,每头牛的养殖成本还减低了1000元。2019年,合作社里每头牛净收益达5000元,每个成员收益达10—20万元。吴庙普惠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眼光长远,不断吸纳外村有养殖技术和市场眼光的的养殖户入社,既带来了生产技术和市场经验,又增加了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了双赢效果。

  在吴庙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功经验的带动下,利国乡在全乡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坚持试点先行,加大指导力度,严格验收评估,强化政策扶持,促进村集体经济较大幅度增长,让农民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郭九涛 吴雪颂 据海报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