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瑶山“五变”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2020-06-04 08:47:00 来源:贵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6月4日讯  5月1日,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瑶山古寨景区完成提质扩容,正式开门迎客。

  近日,记者走进该景区,三五成群的游客徜徉景区,极具特色的瑶族风情和风光的风光让游客沉醉其中。

  金色的阳光洒在绿色的草坪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拉片村村民谢安华编织着手中的小竹筐,脸上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政府把我们村打造成景区,村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都能在景区找到工作,我和老婆每个月加起来有4000多元的工资。”谢安华说。

  “自从我们深入开发瑶乡文化,以‘村落变景区、技艺变技能、民房变客房、群众变演员、产品变商品’‘五变’为抓手,深化旅游扶贫,让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资源和经济优势,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瑶山瑶族乡党委书记莫如铁说。

  该乡依托独具民族特色的瑶族村寨,以民族文化为重点,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景区提质扩容项目,对传统村落风貌进行修复和提升,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将传统村落改造升级为旅游景区。

  为了让景区更具有吸引力,该乡把瑶族传统的猴鼓舞、陀螺、瑶绣、粘膏染等民族文化纳入景区开发内容,不仅传承了瑶族的非遗文化,也让群众的传统技艺变成脱贫增收的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该乡组建陀螺协会、服饰协会等平台,通过“协会+群众”模式,建成瑶绣、陀螺、陶艺等扶贫车间24间,直接解决群众就业130人,带动周边275户360余名群众从事瑶绣、纺纱、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等旅游产业,文化扶贫、“居家扶贫”成为瑶山脱贫攻坚一张靓丽名片。

  因环境好、民族文化浓,前来旅游的客人不少,为提升旅游质量,开发瑶山古寨,该乡引进荔波瑶山古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将村民闲置的老旧楼房改造成民宿客栈。去年,拉片村13栋旧民居楼被改造成客栈,带动12户29人发展起乡村旅游。“房子有公司打理,我们跟着分红就行了。”拉片村村民谢永光高兴地说。

  景区客似云来,拉片村村民变成了景区的演员。

  在景区经营瑶族写生部落的荔波人黎宪锋告诉记者,“瑶族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很多书画爱好者和美术学院的学生来此写生。2018年至今,瑶族写生部落已与68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75批次师生1.1万余人到拉片村写生,直接解决群众就近稳定就业18人。聘用当地瑶族群众担任模特300余人次,人均增收3000余元。”

  瑶族当地的农特产品、手工艺品也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香饽饽”,带动产品变商品。

  莫如铁介绍,当地通过“景区+农户”“扶贫车间+农户”“能人+农户”等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订单旅游商品,引导和激励群众从事农特产品种植养殖和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创意手工艺品开发,推动农家产品变商品,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业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通过景区、扶贫车间、写生部落的带动,450余户600余名群众发展农特产品种植养殖及手工艺品加工、销售,搭上“旅游车”,吃上“旅游饭”,发起“旅游财”。

  “瑶山古寨国家3A级旅游景区提质扩容已基本完成,正在申报国家4A级景区,村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上班了,老年人也能在家门口挣钱,我们有信心通过做大做强民族旅游产业,实现乡村振兴。”莫如铁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孙蕊
分享到:
新闻关键词:景区旅游扩容群众扶贫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