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企业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
“联合聚力”搭平台,推动“单兵作战”向“抱团发展”转变。针对以往以单个村为单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存在的资产经营效率低、产业配套不健全、资源开发不深入、为民服务不突出等薄弱环节,整合各镇村级集体经济资源,由县规划、镇统筹、村参与,将各村联合起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联合体。在此基础上,成立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企业,搭建起农村集体资产投融资发展平台,推行盘活资产、产业经营、乡村旅游、异地置业、劳务服务等发展模式,切实将分散、单一的发展资源凝聚起来,实现抱团发展。比如,容县县委指导浪水镇按照“重点扶持薄弱村,着力提升富裕村,带动发展一般村”的工作思路,联合全镇8个村成立了容县浪漫水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政府依法监督、村级民主管理、社会公平竞争”的村级集体资产民主管理模式,促进该镇村级集体经济由原来的不足5万元达到现在的92万元。
“引导入股”优机制,促进“共同共有”向“按股持有”转变。针对全县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不一、模式单一、活力不足、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坚持短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相结合,探索建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企业的运行机制,运用市场化思维,遵循市场化发展方向,引导各村根据自身集体经济情况进行入股,以村为单位成为企业股东,由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政府在宏观上进行指导,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为企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基础保障,增强发展后劲。企业盈利后,按照各村入股比例进行分红,促进各村集体经济收益最大化。比如,位于容县杨梅镇凤美村的生态养殖产业园,吸纳了杨梅镇、黎村镇、杨村镇、石寨镇等8个镇12个行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入股资金400万元,建设标准鸡舍7条,把鸡舍返租给容县祝氏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每年获得投资额10%的收益,有效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两手并抓”促运行,确保“简单管理”向“专业管理”转变。针对资金使用、人力资源利用、产品质量把关等在简单管理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风险,实行一手抓监管、一手抓队伍,探索成立由纪委、财政、组织、司法、人社等机关部门单位参与其中的集体经济监管机构,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合同、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监管,全面把握运行态势,及时发现倾向性和趋势性问题,切实提高防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风险。同时,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引导新型农民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不断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蛋糕。比如,指导浪水镇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公司安排各村支书、主任、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共16人进入管理层,让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带头致富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集体经济管理专业化。
“基地带动”育特色,加快“自由发展”向“品牌发展”转变。针对部分镇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同质化、发展潜力弱、知名度不高等问题,积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各村经济能人领办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基地,扎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带动各镇发展“一镇+N”产业品牌,各村打造“一基地+一特色”知名品牌,有效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切实增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品牌化发展集聚效益。比如,容县浪漫水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领打造沙田柚、红菇、蜜橘等特色产业基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切实让各村感受到“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来的实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20%以上。
“强强合作”增动力,实现“单一发展”向“多模驱动”转变。针对部分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创造性不突出以及部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攻坚破题能力欠缺等现象,探索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依托村集体经济股份制企业平台,强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之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集体经济股份公司之间、集体经济股份公司与专业农业科技公司之间、集体经济股份公司与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实现企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增收。比如,容县浪漫水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与广西容县舍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浪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浪水岛”品牌的浪水野生红菇、环保蜂蜜、卯云山泉水等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促进互利共赢。在多种发展模式驱动下,扶冲村通过转包山地和购买商铺、特色农产品交易铺面进行出租等途径增加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的6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51.12万元。(李涛 陈枫 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