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花归菇”成为文旅消费扶贫“加速器”

2020-07-17 13:47:00 来源:中新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17日讯 今年以来,渭源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优势,全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推动文体旅消费扶贫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花卉、食用菌、中药材产品三大扶贫产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消费扶贫三大“硅谷”——“花、归、菇”,花卉、中药材制品、食用菌等扶贫产业产品的旅游体验式销售,填补了渭源旅游业“购物”要素的不足,成为助推消费扶贫的“加速器”。

  渭源县上湾镇党委书记张会平忙着给游客们推介“南谷玫瑰”,而在会川镇食用菌生产大棚内拥挤的游客们在品尝“金耳汤”和抢摘新鲜金耳菇和熊掌菇,“不尝当归蛋,白来渭水源。”随着德园堂导游人员的介绍,游客们加入了品尝体验“当归煮鸡蛋”的队伍。  

  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培育成熟的金耳菇。吴胜军 摄

  张会平介绍说,“南谷玫瑰园是上湾镇易地搬迁项目的后续扶贫产业,目前已经建成了占地300亩的玫瑰产业园,按照‘五统一分’经营模式,带动易地搬迁户285 人参与花卉种植,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较好的解决了‘我能致富’的问题。”

  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大棚内,刚下车的40多名兰州游客在品尝该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的“金耳汤”,选摘金耳菇、熊掌菇、羊肚菌等新鲜蘑菇。金耳汤主要原料是金耳菇、枸杞、红枣、莲子等,可化痰、理气、止咳、润肺,补充大量的胶原蛋白,促进新陈代谢。最近每天销售5000至6000元。   

  游客正在免费品尝当归煮鸡蛋。吴胜军 摄

  兰州游客冯艳梅说,“亲身体验了新鲜、现代、科技的蘑菇培育过程,第一次见金耳菇,品尝金耳汤,味道特别鲜美,到基地采摘不仅满足视觉享受,还满足我们个人所需。”

  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目前联合3家合作社,发展社员500多人,有180多户参与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子清介绍到:“基地务工的建档立卡户40多人,收入每月3000-4000元。现在金耳菇市场价每斤65元,熊掌菇30元、羊肚菌200元,合作社农户的积极性很高。”

  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峰说到:“近两年主要是以研发新产品为主,实现了金耳菇、羊肚菌人工种植,掌握了核心技术。基地金耳菇、熊掌菇年生产能力140多万棒。今年收入预计能达到3000多万元。”

  甘肃德园堂食品开发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大健康药食同源食品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主要生产芪参源露酒、渭源滋补康养包、当归清肌养肤活颜面膜等,今年研发芪参源气血双补参芪茶。

  该公司营销人员孙瑞婷介绍到:“目前,公司正在研发睡眠三宝茶、降压三宝茶、降糖三宝茶、降脂三宝茶和养胃三宝茶新产品。”

  据了解,该公司采取“线上线下,文旅融合”的销售模式进行销售。进入旅游季节以来,旅游体验销售量每天15000-25000元左右,每天接待游客都在四、五百人,最多时一天1200多人。该公司巾帼扶贫车间、德园堂药业东西协作扶贫车间还吸纳当地沈家滩村的58户贫困户妇女务工,每人每月工资至少能拿到2700元以上。

  渭源文体旅游消费扶贫深度融合助推产业发展已经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据第三届渭水文化旅游节渭源精品农特产品暨文创产品展销会负责人、县商务局副局长蒲亚宁介绍:“这次展销会精选出花卉、中药材制品等10多个产品进行旅游体验推介,效果很好。”

  据了解,渭源县已经开发出渭河源景区在内的4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配套建设旅游接待服务机构129家,床位4026张,联系对接88家旅行机构,进行游客线路推荐。扶贫产业企业的加盟旅游业跨界融合,促进了扶贫产业、旅游和消费扶贫的“共赢”。(吴胜军 赵静婷 田海珍)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