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辽源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体制机制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党委、政府参照市里模式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形成了全市上下同心同向抓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辽源坚持把特色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确立了“一核两翼四轴十支点”点轴面区域联动的空间布局,对全市30个乡(镇)按照示范镇、重点镇、推进镇3个层级和2023年、2025年、2028年3个时间维度,明确了梯次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支持政策。按照“30个乡(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经济区块概念整体规划”思路,全面推动特色小城镇“1+12”规划编制,做到特色小城镇建设有章可循、规范发展。
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振兴发展。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稳定在32亿斤阶段性水平。特色产业提质增量,梅花鹿发展到22.7万头,柞蚕放养1600把,食用菌8000万袋,黑猪1.5万头,蛋鸡1200万只,林果面积达到25万公顷。
强化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抓实选优配强、教育培训、管理监督3个重点。开展第一书记“代言销售”活动,帮助农户销售积压滞销农特产品360余万元。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88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突出乡贤作用发挥,全市共吸引32名乡贤回归创业,谋划项目32个,总投资达11亿元。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做活水田林“三篇文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东辽河流域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2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农村垃圾22.9万吨,清理柴草垛16.6万个,清理粪污26.8万吨,完成村屯绿化美化260个。“十三五”期间,完成新增农村公路绿化1002公里,完成新增河流绿化507公里。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11.3万户,辽源乡村正在加速向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转变。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开展面对面、分众化理论宣讲3400余场次,发放学习资料12万册,受众16万余人。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部建成,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000余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万余次。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累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品900余万份,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设法治广场70个。
“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不断书写山乡新篇章,描绘村屯新画卷,为“十四五”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