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程”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2019-12-02 11:21:00 来源:齐鲁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组织客户经理前往企业实地调研资金需求情况。

  鲁网12月2日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平原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发展的最大潜力是土地,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关键在于如何更好的支持农业生产。为更好的坚守市场定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平原农商银行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创建创新支农服务软环境。

  (一)实施“营销转型”工程,构建精准化、特色化营销体系。一是创新金融产品。为满足农业生产所需资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该行全力满足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资金需求。截至10月末,全县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236家,该行累计提供信贷支持48户、2545万元。近期,该行创新推出“农机化肥贷”,推广“鲁担惠农贷”,旨在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更加贴心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为适应农区“合村并居”工程,该行推出“装修贷”信贷产品,解决客户短期、临时性资金需求,目前已累计发放35户、280万元。二是全面推广整村授信模式。按照批量采集信息、授信全流程管理思路,创新整村授信“985”模式,即建档达到有效户数的90%、授信达到有效户数的80%、用信达到授信户数的50%。与信用工程建设结合,评定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并根据不同的信用程度,予以不同的授信额度,对改善信用环境,助力乡风文明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截至10月末,全行已完成整村授信村庄181个,授信2249户、1.68亿元,用信703户、9053万元。下一步,平原农商银行将持续推进整村授信模式,力争2019年授信村庄达到340个,2020年末实现全覆盖。三是做好“网格化”营销。按照“定格、定员、定责”的工作要求,构建“总行、支行、客户经理、农金员”四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确保金融服务“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完善、便捷、高效的营销体系,可随时随地满足不同生产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资金需求,提升普惠金融覆盖率。

  (二)实施“人才兴农”工程,搭建政银合作平台。一是为更好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平原农商银行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签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选派13名支行行长挂职乡镇(街道办事处)副镇长(副主任),17名客户经理挂职村主任助理,主动参与到政府事务管理,对接重大项目,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二是筛选、打造19个市县级乡村振兴样板村,共召开“服务乡村振兴暨样板村创建启动会”17场,邀请乡镇负责人、村两委成员参加,现场为样板村授牌,提供信贷支持、金融咨询等综合性服务,提高普惠金融覆盖面。与乡镇政府联合,每个样板村确定2-3个特色产业,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探索“银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户”“银行+家庭农场+农户”合作模式,链接农业生产上下游各个环节,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截至10月末,累计发放支持乡村振兴贷款7612户、14.38亿元。三是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新材料、农业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向民营企业投放贷款18.6亿元,较年初增长5690万元。如重点支持鲁望集团平原县桃园示范区建设项目,向其提供950万元贷款,用于购买农业机械、种子等,间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向润耀环保、皓尊生物、诚汇双达、中医院等新兴企业发放贷款7710万元。

  (三)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实现服务质量提档升级。一是将政府部分行政职能搬进网点,先后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合作,设立“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与行政审批服务局合作,实现企业名称预核准、注册登记、营业执照领取等在网点办理;与人民银行合作,在营业部安装征信自助查询机,方便客户查询征信,优化了营商服务环境。二是开通线上申贷。为提升贷款可获得率,设立微信申贷和“8026666”电话申贷渠道,客户可致电咨询,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交贷款申请,24小时内由客户经理开展贷前调查。三是推广阳光信贷服务。做到信贷流程、定价标准、营销人员、服务措施四个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客户监督。倡导“光速银行”理念,按照“一张明白纸、最多跑一次、信贷线上走、限时办结制”20字方针要求,开通涉农贷款办理“绿色通道”,配置人力资源,优化授信审批流程,极大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四是推进“农用物资下乡,农副产品进城”。借助“智e购”商城优势,与嘉施利化肥公司合作,推出专供商城的“洋洋牌”复合肥,整合公司、农资超市、普惠金融服务站配送渠道,服务农业生产经营。截至10月末,“智e购”商城累计销售化肥1075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线上媒体对“智e购”商城产品进行广泛推广,精心设计产品宣传海报,定期推出“秒杀”“1元购”活动,扩大商城影响力,拓宽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截至10月末,商城注册用户13113户,交易订单数15179笔,成交金额72.08万元,形成恩城“签子馒头”、寇坊梦特娇葡萄等一大批优质品牌。

  (四)实施“金融服务全覆盖”工程,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行客户经理“驻村办公”制度,为客户经理统一配发水杯、挎包、PAD,让客户经理主动走出网点,手持PAD进村入户开展综合营销服务。构建“线上+线下”支付结算场景,累计建成384个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13个乡镇,876个自然村,在全县范围内布设ATM、CRS机具65台、农金通187台、POS机398台,借助网点转型,在25家网点配备28台智慧柜员机,可办理开立银行卡、快捷支付、智e通等80%以上的柜面非现金类业务,并在“三夏”“三秋”时节,提供上门收款、上门送贷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大力推广以聚合支付、“智e通”为代表的线上结算渠道,满足日常结算需求。截至10月末,网上支付客户数量达54482户,较年初新增15325户,“智e通”用户达46473户。

  案件警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平原农商银行坚持问题导向,将强化案件警示教育与提升合规管理水平结合,正本清源,深化拓展,构建合规管理长效机制。

  丰富教育形式。一是用好身边“鲜活教材”。本着“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思路,认真梳理辖内典型违规违纪案件,提炼出2起典型案例,利用警示教育专题党课、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时机,引导员工深挖典型案例产生的根源及危害,结合岗位查摆不足,撰写心得体会392份。二是用好家庭“贤内助”。邀请中层干部家属参加家庭助廉座谈会,现场观看警示教育片,邀请部分员工家属发言讨论,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40余份,形成内外合力的教育机制。三是用好外部“丰富资源”。组织全体党员、关键岗位人员前往廉政教育基地、德州市监狱参观,通过真实影像资料、警示案例、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教育引导员工自省自警,自觉增强合规意识。先后2次邀请纪委、法院专家为员工授课,细致剖析职务犯罪典型案例,达到以案释法、辨法析理的目的。四是用好“廉政谈话”。建立廉政谈话制度,对出现新提任或转任重要岗位、发生家庭重大变故、从事重点岗位、有信访反映、发生违规违纪案件等情形的必谈。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利用提醒谈话、谈话函询、批评谈话、诫勉谈话等方式,做到“提醒在早,谈话在常”。注意在中秋、春节、元旦、“入党纪念日”等重要节日、特殊节点开展谈话,今年累计开展“集中+个别”廉政谈话143人次,拧紧员工廉洁从业“发条”。

  突出问题导向。一是强化风险排查。将案件警示教育活动与“行业规范建设年”“风险隐患全面排查”“以案促改”等活动紧密融合,对照通报案件、整治市场乱象、以往监管行政处罚暴露的合规风险点,深入查摆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找准风险盲区和短板。二是摸清员工风险底数。在依托审计系统及各类业务系统进行排查的基础上,引入外部监督机制,通过“诉讼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裁判文书网”核查员工涉诉情况;运用“企查查”“易企宝”等软件核查员工经商办企业情况,同时与工商部门合作,对可疑信息进行复查,重点排查涉及员工贷款情况,在源头上防范风险。三是推广分级家访制度。由班子成员访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访员工,向员工家属反馈员工日常工作表现,介绍廉洁从业要求和相关禁止性规定,将监督管理范围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同步建立员工家访档案,构建起单位、社会、家庭“三方共管”的监督模式。

  抓好问题整改。一是制定整改台账。针对案件警示教育查摆问题、省联社巡察组反馈的立查立改问题、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活动反映问题,制定整改任务书,具体列出问题清单、整改任务、责任人员和整改时限,建立整改台账,定期盘点销号,并将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评,确保改到位、改彻底。二是强化建章立制。对于查摆问题,坚持即知即改,以实在举措解决面上的问题,同时梳理、优化现有规章制度流程,扎紧制度的笼子,做实“里子工程”。2019年以来,共梳理完善现行制度174个,废止5个。三是注重督导考核。紧盯重点难点问题,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并通过反馈、调度、约谈形式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到实处。截至目前,共下发督办通知书5期,组织调度会2次,约谈11人次,有力推动整改落实。

  (刘中帅 李骥)

  平原农商银行 依托案件警示教育 构建合规管理长效机制

  发挥“智慧厅堂”优势,利用智慧柜员机为客户办理业务,提高客户体验度。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