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撑起乡村振兴半边天
鲁网8月21日讯 外出闯荡的年轻人罗鹏回到了甘肃省白银市农村的老家,办起了旅游公司,要把家乡的土特产和生活方式换成人民币,带动乡亲们致富,这在白银市白银区强湾村传为一段佳话。
从小在农村长大,在强湾村,罗鹏是个有前途的后生。2009年从村里考上了大学,在武汉工业大学就读商贸专业,毕业后没有回到家乡,留在大城市做商贸物流生意。可在两年后,他决定回乡发展。
强湾村是当地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六朵金花”中的一朵。乡村旅游兴起后,罗鹏觉得,大有可为。“重要的是,在家乡做点事,能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更有意义。”
在叔叔罗继军的带领下,他们大力开发撂荒地,在农民弃种的荒地上开发经济林果树。他们从河北引进上好的核桃树,经过精心培育取得成功。核桃挂果后,再交给农民经营,收入归本村农民所有。
这两年,罗继军和罗鹏着手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补贴农户房屋改造,当地统一规划建成了宽敞明亮富有乡村气息的农家院落,同时,旅游公司还选派村里的能人去四川学习厨艺,准备学成回来开办农家乐,让游客吃上地道的农家饭。
“农村大有可为,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罗鹏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而在白银区大川渡村,38岁的曾俊源两年前回村创业,已发展了6家乡村民宿。最近,他还牵头成立了农民生态合作社,准备吸收周边的农民,一起做乡村民宿,同时,开发当地特色的农特产品,“大伙儿一起挣钱,过上好日子”。
曾俊源2006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陕西做工程,事业发展得不错。近年来,听说黄河边上的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加上当地政府积极打造“六朵金花”乡村旅游品牌,号召有想法的年轻人积极参与,曾俊源动了心,2018年回到了家乡。
大川渡村位于白银市南郊黄河北岸,与附近知名的青城古镇隔河相望,“古韵·大川渡 ”是白银市、区两级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打造的精品乡村,近年来,道路交通、村容村貌美化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经过一番考察,曾俊源看好乡村民宿,便放手去做。
“不但吸引了周边兰州、白银的游客,青海西宁的游客也远道而来。”经过系统的开发,曾俊源的乡村民宿以独特浓郁的乡村风情得到了游客的青睐,加上网上的大力营销,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家乡创业,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情怀。”去年,曾俊源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说,从经济利益而言,家乡创业在初创期,肯定回报有限,但从长远计,能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更有价值。
曾俊源在陕西还有自己的事业,但他决心这几年留在村里,安心做好乡村旅游大文章,让村里农民都吃上“旅游饭”,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 以特色小镇为载体 为乡村振兴抹上“新都底色”2018-12-13
- 乡村振兴战略开局有力 农业农村发展亮点频现2018-07-24
- 黑龙江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动乡村振兴2018-12-27
- 26项河南乡村振兴路线图出台2019-01-03
- 传统工艺绘出乡村振兴好“钱”景2019-01-22
- 宿迁: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引领春天的奔跑2019-02-11
- 宿迁: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引领春天的奔跑2019-02-12
- 成都乡村振兴经验入选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2019-02-26
- 乡村振兴,城市人如何发现、参与这一机会?2019-02-26
- 厦门8个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稳步发展2019-02-26